Saturday 6 November 2021

陽台

 




這是我檢疫旅館的陽台風景。旅館後面對著南台灣典型公寓的頂樓。稍遠有新穎的高樓。

十一月的南台灣天氣已不酷熱,陽台還時有和煦微風,我通常一起床便到陽台看看天,看看陽光。看看台灣後巷鐵窗各式曬衣物。可以說,這陽台是禁閉生活最大幸事。

今天是周末,依舊陽光燦爛。一早到陽台,正好對面頂樓有一女子穿著短褲,上身被晾曬的衣服遮住。不疾不徐,她把衣服拉直拉平。突然間,她的臉從曬衣繩的衣服後面露出來,我看到她戴著口罩!

我覺得訝異但一瞬間我就懂了!對我是幸福的陽台,對她卻是威脅性的存在。這旅館,雖然後棟只有我這房位有陽台,但十幾層樓,就是十幾個陽台上上下下對著她。住著十幾個潛在感染源。

歐美回來的,大概都覺不可思議吧! 棟距沒十公尺 也至少五公尺。還是戶外大太陽下呢! 有這麼危險嗎?

我輕輕退回房間。

台灣是我的家。我有兩個家。對她,這裡卻大概是唯一的家。感染機會可能小於千萬分之一。但也許她還沒打疫苗,也許打一劑,也許兩劑,也許她有免疫疾病....

大太陽下,她在自家頂樓戴著口罩晾衣服,這不是荒謬劇。是瘟疫年代的小小見證吧!






Monday 13 July 2020

天城山奇案 松本清張致敬川端康成

 








天城山奇案, 也許直翻成"穿越天城"更好一些。
川端康成 伊豆舞孃  (伊豆の踊子) 大正15年(1926)發表時,松本清張17歳;
三十多年後 (1959)「天城越え」 發表,故事主角16歲少年,在大正15年穿越天城山,時間上應該毫無疑問是致敬伊豆舞孃。


伊豆舞孃,是二十歲的高中生和十四歲舞孃的邂逅;天城山奇案,是16歲 打鐵少年和二十多歲女侍大塚花偶遇。小說三度映像化。1978 NHK 首度改編電視劇,松本清張本人還客串一角。1983 年田中裕子主演的電影版,女主角得獎無數,最為人熟知。但1998年的電視特別版卻拍出特別的文學氛圍。不同於電影版,他把時空拉回松本清張原著的大正時期,中年後的男主人翁則是戰後昭和時期的印刷廠主人。簡化了刑事偵查的部分,把天城山旅途拍成少年的成長之旅。第一次離家的少年,遇見小販,賣布的商人,流浪的土木工人,一下就把錢花光了。遇見美麗的女侍同行折返回下田,女侍卻在天城山隧道前告別,二人分道。飾演女主角大塚花的田中美佐子魅力略遜田中裕子,但鮮豔的和服,成熟濃妝,初登場時讓少年目不轉睛 還是很有說服力。


四十年後,少年已是印刷廠主人。1998版 改編勝於電影的應是將退休的刑警。不疾不徐,在昭和風的小客廳,小火爐旁,若無其事和印刷廠主人的交鋒。離去前,回首問,動機呢? 我一直不解..。
原著其實大部份著重調查,畢竟是偵探小說,只在最後短短幾句  "小時候,我曾經撞見家母和別的男人,發生我所看到的一樣的行爲,那時候,我回想起那亊,總覺得我的人已經被土木工人奪過去了。還有,現在想起來,覺得流浪的土木工人那個彪形大漢,象徵了我對異鄉的恐怖。" 

1998 版花不少篇幅拍男孩偷窺母親和其他男人偷情。也更著墨於少年對女侍的的愛慕之情。最後更加上原著沒有的情節: 印刷廠主人遠赴能登尋找大塚花。這段到不致畫蛇添足。大塚花當年奮力否認行兇,但最後突然領悟真相,為保護少年而認罪。此時的印刷廠主人,追尋到當初只有半日緣份,自己為她殺人,她為自己認罪,現卻已斑斑白髮的女侍,無奈的眼神還有無以名之的百感交集吧!
此段的昭和時代的火車 ,傳統市場,加上能登海岸讓人聯想到松本清張另一部成功改編的電影 "零的焦點"

此版也更描述底層人物生活,大塚花固然是煙花女子,賣身過活,少年也很有松本清張本人身影。松本清張年少家貧,只能唸到高等小學校(初中),也曾當過印刷廠工人。這和川端康成東京帝大畢業的學歷自是無法相比。伊豆的舞孃是憂鬱青年見到純真少女的療癒之旅,天城山奇案則是貧窮少年的成年啟蒙和歹命女子的故事。日本美學代表對上社會寫實派。電視改編版的天城山奇案卻有濃濃日本文學美學深度。令人回味。

最後1998版的少年是二宮和也出道之作,可圈可點。

 2020 武漢肺炎蟄居觀影,是以為記。









天中裕子飾大塚花 1983 電影版











1978
https://kikisrandomthoughs.blog.fc2.com/blog-entry-300.html

https://www.nhk-ondemand.jp/goods/G2011028125SA000/index.html?capid=TV60


https://blog.goo.ne.jp/cocoro110/e/c510a0ed6e265d54d74ad022377f2144

http://www.news2u.net/releases/60373

https://talk.ltn.com.tw/article/paper/1282917

Wednesday 25 September 2019

舞鶴的餘生


其實有了王德威數十頁的分析,我還要寫什麼呢?

形式與內容。這本書會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小說。因為莫那魯道在台灣歷史之重。因為原住民在台灣文化之中心。舞鶴特殊之寫作風格把這沉重歷史連結到藝術,也有意無意對歷史書寫質疑。表面發生的事情 真正的因是什麼 ,當事人可能都不知。傳記偏向正面表述,口述歷史也有心無心偏頗自己行為,旁觀者有如何的全觀可以置喙?   或許 用小說寫歷史,反而是最好方式。因為沒有唯一的事實,只有各自表述。小說反而讓人認清歷史書寫的荒謬。

至於, 舞鶴特殊的句子結構 會影響一般大眾的閱讀嗎?

一定會的! 小說家固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為更多人欣賞,所謂叫好又叫座,但強烈實驗又獨特的舞鶴書寫是注定小眾化的! 這不是文青式,我讚揚舞鶴是空前且應該是絕後的作家。






Monday 3 December 2018

單車失竊記 ,Warlight 和 多崎作










小說越來越複雜。就像電影場面越拍越大,小說敘事不再線性,總是要倒敘,插入,要懸疑,要難以預期。

單車失竊記,吳明益 ,2015 出版。有評論說是台灣微物誌。我必須說,這是野心很大的小說版的維基百科。蝴蝶拼貼畫 ,二戰時期單車軍隊,鄒族,大象,小說由數個台灣歷史小側寫串起。主線是輛失竊的腳踏車。幸福牌。 這是有趣的閱讀,很懷疑入選 booker prize long list 的英譯本如何打動外國人。必須說,結構很完整,主線有懸疑,感人稍不足。支線繽紛有趣。

Warlight, 台灣好像沒有譯本。不知書名會翻成什麼。 英文是沒有這個字的,但好像每個人也都知道  warlight  的意思。Michael Ondaatje 今年的新書。這次難得看新書。The English Patient 剛拿下 The Golden Man Booker prize。 Warlight 是二次大戰相關的小說。住在倫敦的16 歲男孩是敘述者。第一部是戰後男孩父母因事離家,男孩和姊姊和"可能有前科"的監護者及其特立獨行的一些朋友的故事。後半段則是長大後的男孩尋找母親戰時工作的真相。Ondaanje 描述細緻,氣氛營造很強,泰晤士河的霧夜偷渡,和小女友在黑暗空屋的作愛都恍若電影般呈現眼前。只是,景色的細節雖好,真實情感若有缺蝕。後半段母親的故事有英倫情人的味道,但輕薄許多。這和 Coetzee 相反。Coetzee晚期景物描寫近於零,但心理描寫深刻。
總之,不難看的小說。

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,村上春樹 2013作品。這是現代日本了。但也有70年代懷舊場景,芬蘭的異國風景和李斯特的音樂。算是主角的成長小說。同樣有懸疑,為什麼高中時代的四個好朋友突然拒絕主角呢? 以前不喜歡村上輕佻敘事風格,但這部相對真誠許多。還是有點村上固有的魔幻色彩,但很淡薄。寫得最好的是灰田那段。雖然有評論灰田故事沒有收口,我想那倒是其次了。

最近讀的三本小說, 來自三個國家。簡單為記。






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x6PqX2Fir8

Friday 21 September 2018

咖啡館裡的雞尾酒 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e



很好看的故事書。沙特波娃和卡缪 阿宏。好友因思想不同無法再一起喝咖啡。

海德格和胡賽爾。學生因老師是猶太人背離老師。鄂蘭和海德格呢? 學生有沒有因老師反猶而背離老師呢? 感情上,哲學上,恐怕都難解。



哲學一定會受當時社會氛圍影響。是嗎?  Free will 是多自由呢?
哲學可以影響當代社會多少呢? 沙特波娃的影響力恐怕至今,尤其是波娃女性主義。
胡賽爾現象學影響應該也是。



Monday 16 July 2018

靜岡 登呂遺跡 芹澤銈介美術館





















靜岡市,以前的駿府城。德川家康小時候在此當人質;得天下後退隱於此,並指定 死後要葬於此。 現在的靜岡以綠茶和靜岡煮聞名。旅遊書上熱門景點大概是三保松原, 日本平,九能山東照宮。遠一點,復古蒸汽火車行駛的大井川鐵道也屬於靜岡市。


登呂遺跡雖稱遺跡,其實離市中心很近。從靜岡驛南搭巴士約15分鐘,一般外國遊客不多,卻是日本考古學重要遺址。1943年二次大戰中被發現,戰後多次挖掘,發現水田,倉庫 住宅的遺跡,推測是西元一世紀左右彌生時代的遺址。 1952年被指定為"國家特別史蹟"。戰後日本一系列考古挖掘始於此。可惜日本人急於重拾民族自信,證明自己悠遠文化,間接促成藤村新一偽造古物的世紀醜聞。( ref. 1)

現在遺址重現想像中的舊時房舍。旁邊設立博物館,陳設挖出的木器鐵器,介紹稻米文化,並有種稻體驗區。

稻米文化做為博物館主題 ,不常見。入口視聽區影帶介紹稻米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可能途徑。豁然驚醒,大多數華人奉為最高級的日本米是兩千年前從中國南方傳到日本的!
根據Wikipedia, 中國稻米: 西元前8200或甚至1.3萬年前;
日本彌生時代: 西元前5世紀(或說10世紀)至西元3世紀,稻米傳播到日本大多數地方。

大和民族吸收改良他人文化的能力的確令人驚異。最顯著的,1868明治維新,37年後日俄戰爭戰勝俄羅斯。又比如1945戰敗國,現在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。


登呂遺跡博物館旁是芹澤銈介 (芹沢銈介)美術館 。芹澤銈介 (1895-1984) 是日本染色家,以型繪染著名,被授予人間國寶。型繪染英文翻作stencil printing,應該是有一模板,可以重複染出圖樣。很可惜館內介紹芹澤的短片沒有說明。從沖繩的印染技術改良的。作品很多,應該算是工藝品,包括風呂敷,門簾,月曆,當然也有和服。 特色之一是作品常以漢字當主體。

只是,展館裡面,工作人員 只允許一個人照一張相片。不過網路上要看到芹澤銈介作品不難。

登呂遺跡這區算是靜岡旅遊中 遊客較少卻令人回味的地方。天氣好時博物館三樓還可看到富士山,那就是人文自然都豐收了。





豎穴式住屋



高床式倉庫 ,義工教遊客鑽木取火   



芹沢銈介美術館定時更換展覽主題





 美術館1981年開幕。白井晟一設計。建築本身以自然界的石與水為主題,能和周遭遺址融合,也能襯托芹澤繽紛的用色。建築家以京都高山寺的石水院而稱為 "石水館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G區展覽室 是多角形空間。以石當牆。此次是展覽扇子。








此大型作品可清楚看到型繪染



不能照室內就照官方小冊吧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網路上抓來的圖。很有設計感的門帘。







http://www.cuhk.edu.hk/jas/staff/benng/publications/doc086/2010-12.pdf

http://www.shizuoka-toromuseum.jp/

http://www.seribi.jp/

http://www.seribi.jp/sekisuikan-p.pdf

http://www.seribi.jp/English%20panhu.pdf

http://www.ad518.com/article/id-6752

Thursday 22 February 2018

羅密歐與茱麗葉




二月15日,情人節的第二天,音響不完美的演奏廳。

上半場豎琴協奏曲優雅退下,下半場開場就是 Montagues and Capulets ,後半段是組曲最有名的 Dance of the knights. 低音號領軍帶出如節拍器般的旋律。前座ㄧ位亞洲女孩 興奮得跟著拍子搖晃身體。K 和我 都同意今天的座位是銅管和弦樂最平衡的位置。A 說交響情人夢有這曲。

名曲還是名曲,聽了Prokofiev,     上半場就稍失色了。

應該剛好是二十年前吧! 和K第一次在國外看芭蕾,就是Prokofiev 的 Romeo and Juliet.  在牛津,下午場。從劍橋搭車過去。那時在念博士的M和念碩士的L,新婚,很熱心幫我們照顧兩歲的H和五歲的A。  L擅用摺紙和小孩玩東西南北,小孩叫她東西南北阿姨。他們帶著小孩逛牛津,讓我們看表演。 我們坐在Orchestra 附近,音樂流動舞蹈繽紛,好感謝M和L。


我們先回國,和M略有聯絡;卻在兩三年後驚聞他們離婚了,L已先回台。那時網路搜不到L消息,又不好問M,一耽擱,已近二十年。 M後來如願進入大學教書。活躍於文教界,常會看到他消息。我卻想念東西南北阿姨。


羅密歐與茱麗葉,已不復記憶當時是哪個團 哪個演奏廳。只彷彿又見當年牛津午後,帶著鴨舌帽的M 和L。


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jOMXgfflRI

_